今年以来,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按照“拉高标杆、做强产业、两手发力、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实现了良好、稳定开局。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工业增加值 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主营业务收入 2017年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62.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5.4%,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
利润 2017年,全市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9.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18.1%,高于全省9.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
固定资产投资 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增速居全省第7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7%,较去年同期低10.5个百分点。
工业增值税 1-2月份,全市工业增值税累计完成12.3亿元,同比增长20.6%,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居全省第10位。
工业用电量 1-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2%,增速居全省第2位;全市工业用电量13.9千瓦时,同比增长22.4%,增速居全省第2位,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5.6%。
(二)主导产业持续回升。1-2月份,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94.7亿元,同比增长20.9%,较2016年同期提高8.2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104.9%。
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7.1%,较2017年提高4.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3.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63.6%。食品产业完成增加值3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5.6%;同比增长19.9%,增速较2017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3.0%。能源电力增加值同比增长13.1%,较去年同期提高37.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6%,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3%,较去年同期提高20.3个百分点,扭转了能源电力同比负增长的局面。
(三)主要行业增长平稳。1-2月份,许昌市38个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18个行业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烟草制品业增长26.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0.3%,汽车制造业增长18.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1.6%,这4个行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29.5%,对全市规上工业贡献率达77.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9个百分点。
(四)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高耗能行业占比逐年降低,从2014年占比40.2%,下降到2018年前2个月占比36.5%;高成长性制造业占比不断提升,从2014年占比43.5%提升至2018年前2个月占比48.7%;高技术产业增速25.5%,较去年同期17.7%的增速相比,提高了7.8个百分点。
(五)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成长性制造业高速发展。1-2月份,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高出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2.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成长。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1-2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高出全市工业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说明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已经初显成效。
二、分县(市、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工业增加值 1-2月份,县(市、区)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平均增速9.0%,有6个县(市、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分别是示范区增长21.5%、襄城县增长10.6%、建安区和鄢陵县增长10.5%、禹州市增长10.3%、魏都区增长8.1%。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2017年,全市平均同比增速13.7%,有4个县(市)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分别是长葛市和东城区同比增长19.3%,魏都区同比增长17.6%,禹州市同比增长17.0%。示范区出现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 2017年,全市平均同比增速为18.1%,2个县(市、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值,分别是长葛市同比增长35.7%、禹州市同比增长24.8%。襄城县、魏都区、开发区和示范区出现负增长。东城区由正转亏。
工业增值税 1-2月份,全市平均增速为20.6%,3个县(市、区)增速高于全市,分别是长葛市同比增长184.1%、魏都区同比增长86.8%,开发区同比增长35.2%。建安区、禹州市、襄城县、鄢陵县、东城区出现负增长。
工业投资 1-2月份,全市平均增速为-6.7%,4个县(市、区)增速高于全市水平,分别是魏都区同比增长41.2%、示范区同比增长26.3%、建安区同比增长12.0%、长葛市同比增长5.2%。禹州市、鄢陵县、襄城县、开发区出现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