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工业较快增长,工业经济运行基础不断稳固,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稳步恢复态势。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运行基本情况
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位运行。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全市工业生产持续稳定恢复,受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高,同比增长20.5%,居全省第8位。
2.企业效益指标低位徘徊。受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全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效益指标低位徘徊。2020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7.3%。
3.工业投资增速回升较大。1-2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速同比增长29.3%,呈明显恢复性增长态势。
4.工业用电量增速大幅回升。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以及工业生产持续稳定恢复,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速大幅回升。1-2月,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完成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2%,增速居全省第4位;工业用电量累计完成1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3%,增速居全省第2位。
5.工业增值税增速回升明显。1-2月,全市工业增值税累计完成11.7亿元,居全省第2位,增速同比增长52.6%,增速居全省第7位。
(二)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2月,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7.0%,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41.5%。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9.9%,同比增长19.6%,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19.3%;食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8.1%,同比增长31.4%,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为25.7%;能源电力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9.0%,同比增长-6.5%,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为-3.5%。
(三)百户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1.产值方面:1-2月,10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83家企业同比实现正增长,17家企业同比负增长。83家实现正增长的企业中,增速在10%以内的企业有7家,增速在10%-20%之间的企业有10家,增速在20%-30%之间的企业有8家,增速超过30%的企业有58家。
2.营业收入方面:1-2月,10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81家实现正增长,3家企业增速为0,16家实现负增长。81家正增长企业中,增速在10%以内的企业10家,增速在10%-20%的企业2家,增速在20%-30%之间的企业10家,增速超过30%的企业59家。
3.利润方面:1-2月,100家重点企业中,61家企业实现正增长,3家企业增速为0,36家企业为负增长。61家盈利企业中,利润增速10%以内的企业9家,10%-20%的企业2家,20%-30%之间的企业3家,超过30%的企业47家。
二、县(市、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2月,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有7个县(市、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分别是鄢陵县同比增长40.0%、示范区同比增长31.9%、建安区同比增长26.6%、开发区同比增长26.1%、魏都区同比增长24.1%、长葛市同比增长21.3%、禹州市同比增长21.2%。其余2个县(市、区)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分别是东城区同比增长18.8%、襄城县同比增长-3.0%。
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 2020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有6个县(市、区)实现正增长,分别是鄢陵县同比增长23.6%、东城区同比增长22.9%、魏都区同比增长9.1%、示范区同比增长4.9%、建安区同比增长1.2%、襄城县同比增长1.0%。其余3个县(市、区)同比为负增长,分别是禹州市同比增长-2.7%、开发区同比增长-2.9%、长葛市同比增长-24.5%。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 2020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速为-37.3%。有4个县(市、区)实现正增长,分别是魏都区同比增长119.7%、示范区同比增长70.1%、鄢陵县同比增长33.8%、开发区同比增长11.2%。其余5个县(市、区)同比为负增长,分别是建安区同比增长-13.8%、禹州市同比增长-39.3%、长葛市同比增长-48.5%、襄城县同比增长-51.9%、东城区同比增亏。
工业增值税 1-2月,全市工业增值税增速为52.6%,有6个县(市、区)实现正增长,分别是鄢陵县同比增长199.4%、长葛市同比增长179.5%、襄城县同比增长83.5%、禹州市同比增长28.6%、建安区同比增长17.2%、示范区同比增长12.9%。其余3个县(市、区)同比为负增长,分别是开发区同比增长-2.2%、东城区同比增长-9.4%、魏都区同比增长-18.0%。
三、一季度“开门红”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抓好复工复产,实现良好开局。强化企业节后复工帮扶,对重点企业全覆盖开展调查摸底,精准指导企业开展节后复工复产,帮扶企业复工后尽快投产达效。对于春节后未及时复工复产的企业,成立协调服务组,进厂入企、深入调研、强化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条件,引导帮助企业做好生产组织安排,力争实现良好开局。
(二)强化监测分析,及早预警应对。坚持召开全市经济运行分析研判例会制度,强化工业经济动态监测,突出重点和敏感因素的及时应变,密切关注企业受疫情影响和节后复工复产生产安排,防范一季度工业增长出现异常波动。聚力稳定预期和信心,提振市场主体的预期和民间资本的投资信心,围绕“开好局、起好步”下功夫,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三)加强要素保障,助力企业生产。加强部门横向联系,强化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密切关注企业用气、用热、用电紧张等制约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痛点问题,对节后复工复产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点保障。对困难企业和痛点难题及时纾困帮扶,全力保障生产基础良好、意愿较强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为一季度“开门红”奠定良好生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