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意见的365游戏盒子_365bet网上娱乐网址_365bet365
许政办〔2017〕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关于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7月17日
关于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推进我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以下简称试验区),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4〕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365游戏盒子_365bet网上娱乐网址_365bet365》(国办发〔2015〕32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同意河南省许昌市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函》(国中医药办函〔2016〕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国家关于中医药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我市区位、生态、旅游、产业等特色优势,以“中医药产业聚集发展探索”为主题,以禹州市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生产加工贸易、鄢陵县中医药健康养生、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医药产学研“三大基地”建设为重点,集中统筹全市中医药资源,健全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积极探索中医药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集中医药生产、教育、研发、会展、贸易、文化、疗养为一体,中医药产业链条完整、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现代服务业集群效应明显的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加强政府在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不断增加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持续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
中医为体,弘扬特色。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发掘中医药优势,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方法,创新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养生养老,统筹兼顾。把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中医药养生与养老产业发展,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科技转化,拓展产业范围,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试验区中医药各项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成为我市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中医药生产贸易基地进一步扩大。禹州中医药生产贸易基地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持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标准化种植率和标准化初加工率均达到80%,建设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区7个,完成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0个,华夏药都健康小镇、孙思邈研究院、中医药博物馆、第三方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
——中医药养生养老基地功能设施基本完善。鄢陵县“一核七区”建设全面完成,大力引进养生养老机构,养生养老平台承载能力逐年提升,中医药与养老、养生、旅游等业态融合取得重大突破,鄢陵县河南花溪科学养老中心、鄢陵县中心医院怡馨园护理院等项目平台承载能力逐年提升,中原生态健康养生基地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建成健康旅游目的地。
——中医药产学研基地初具规模。建成以中药研发为龙头,品牌建设为支撑,服务贸易为平台的中医药产业创新基地,中医药产业园一期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中医药研发、制造、教育培训中心初步建成。
——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着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二、主要任务
试验区将围绕“一区三基地”建设重点,努力实现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加快禹州中医药文化、中药材生产贸易综合基地建设
1.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种植基地规模化建设,实现道地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建设标准化种子种苗基地,改善中药材种植结构,实行连片种植,打造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禹二花、丹参、地黄、半夏、菊花、皂刺、杜仲、牡丹、连翘、木瓜、银杏、山茱萸、迷迭香等道地中药材原生态种植基地;继续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模式,积极探索中药材种植新思路;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坚持以规范中药材种植、提升药材品质为原则,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控,科学、规范、控制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按照标准进行中药材产地加工和包装仓储,不断提高中药材质量。
2.加快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加快中药材专业市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强市场运营管理,拓展中药材交易新领域,完善中药材交易大厅、大型现代化物流仓库、电子商务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立集交易、仓储、信息交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作为新的中药材交易场所,吸引周边中药材种植、生产企业到禹州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贸易,扩大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3.加快推进中药材研发加工。依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按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求,大力培养新时代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提升中药炮制技艺的专业影响力;加大对现有中药材加工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中药材加工科技创新,推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中药材微粉化、中成药新品种、中药饮品、中药保健品新工艺的研发攻关,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本土企业,引进国内外大型医药加工企业落户,培育龙头企业,实现从单一的切片、提取、中成药生产向保健品、化妆品和生物医药多元化方向发展,带动许昌中医药产业提升发展。
4.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挥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助推区域发展的作用,积极做好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工作,建设河南中医药大学孙思邈中医药研究院和孙思邈职业学院,不断提升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的影响力,打造许昌市药王品牌;加强对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等中医药文化历史古迹的保护力度,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依托禹州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加强禹州中医药文化宣传,大力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项目,提高禹州中医药文化的知名度,改变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的单一发展理念,形成互应、互补、互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5.加快推进华夏药都健康小镇建设。依托禹州市中药材炮制技艺、中药饮片加工、道地药材培育、中药材种植、中医药保健、中医药康复、中药材流通和祖传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旅游和产业优势,以树立华夏中医药文化新典范、智慧医药产业的新高地、健康旅游小镇的新标杆为总体目标,以禹州市产业集聚区医药健康产业园为基础,加快推进以中医药健康养生和中医药文化旅游为主题的华夏药都健康小镇建设,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和健康养生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区、引领示范区和“三融”(产业融合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创新试点区。
(二)大力发展鄢陵县中医药养生养老产业
1.规范发展中医药养生服务。依据鄢陵县生态、环境、土壤、气候等独特优势,借鉴先进地区健康养生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在花木产业集聚区集中规划种植草本类、木本类百余种药膳食用植物;遵循中医民族健康养生理念,积极开发绿色有机保健养生食品、膳用健康养生产品和护理养生用品等,建设集药膳植物采摘食用、观光旅游和绿色科研为一体的药膳小镇。
2.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中医药服务产业。按照“内生外引”发展思路,统筹谋划中医药养生养老产业;大力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养生养老理念和优势医疗资源,与本地中医药、养生养老等机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以河南建业生态养生基地、河南花溪科学养老中心、金雨香草玫瑰庄园、中原花都太阳城为龙头的健康休闲养生核心基地,加快建设具有鄢陵特色的中高端中医药健康休闲养生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候鸟型”养生、休闲度假养生、农家体验养生、文化养生等多种形式的养生业态,全力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独具中医药特色的医养基地,擦亮“花都林海、养生福地”品牌。
3.开展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以花都温泉、花溪温泉、金雨香草国际温泉、建业生态温泉4个健康养生温泉度假区为重点,完善配套设施,融入中医元素,挖掘养生内涵,强化宣传推介,做足、做透、做活温泉水疗养生文章,建设集“洗住吃、医护养”一条龙服务的“温泉小镇”。4.创建健康旅游目的地。积极借鉴博鳌乐城国际旅游医疗先行区经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合本地特色优势,重点开发高端医疗、中医保健、康复疗养、医养结合等系列产品,通过气功、针灸、按摩、理疗、中草药药疗等多种服务形式,提供健康疗养、慢性病疗养、老年病疗养等特色服务,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项目的特色化、品牌化,形成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建设成为健康旅游目的地。
(三)加快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医药产业园产、学、研体系建设
1.建设中医药研发中心。坚持科技创新,集合国际国内先进中医药研发资源,加快建设院士工作站、各类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打造中医药科研创新高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加强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联动和协同创新,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技术成果转移和转化机制,强化技术转移和转化服务。依托许昌道地药材资源,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深入挖掘花卉苗木的药用食用价值,研发一批新产品、新工艺,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建设中医药现代化制造中心。根据《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的要求,努力建立健全科技孵化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企业孵化能力,以现代化中成药生产和高精尖制造业为重点,以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规范化为方向,引进具有国际领先科技水平的中医药制药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推动中医药制药、诊疗设备和制造设备规模化生产,力争在中成药生产、中医智能化诊疗系统、治疗仪器设备和药物生产设备等产业化上实现突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把园区打造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制造基地。
3.建设中医药教育培训中心。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国中医药人教发〔2015〕5号)等文件精神,以规划建设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大力培育中医、中药人才,积极举办各类在职中医药人才培训学习活动,开展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创建国家、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培养传承型中医药人才;开展西医学中医培训,打造优势特色突出、师资水平高、培训能力强的国家级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平台。
(四)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
1.完善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功能。加大各县(市、区)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市中医院建成三级甲等中医院,辐射、带动全市中医事业发展,各县(市、区)至少建成一所二级甲等中医院。综合医院普遍设立中医科、中药房等科室,能够为群众提供多方位中医药服务。
2.健全基层中医药网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馆等中医综合服务区,逐步实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力争每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人掌握不少于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满足社会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成立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及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规划局、财政局、人社局、卫计委、民政局、国土局、食药监局、商务局、工信委、教育局、农业局、文广新局、交通局、住建局、旅游局、科技局、水务局、林业局、电业公司,有关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试验区规划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卫计委主任兼任,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协调、解决试验区建设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完善信息报送、协调指导、考核评估等机制,将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考核目标范围。
(二)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
成立市级中医药管理局,统筹谋划全市中医药发展,规划协调中医药资源配置,强化对各县(市、区)中医药工作的领导,推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中医药预防保健体系建设,管理各类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对其他医疗机构的中医业务进行指导;指导、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建立完善中医药研发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促进华佗、孙思邈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多渠道筹措中医药发展经费,用好用活国家政策,积极组织试验区项目申报实施PPP、国债、专项建设基金等项目,支持保险机构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参与试验区项目建设,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争取金融机构扩大授信规模,多渠道争取国家政策资金、银行贷款及社会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在卫生事业经费和卫生重大项目经费中,提高中医药经费的比例,增加中医药建设项目份额。
(四)增强合作交流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成立许昌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对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等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指导,组织对试验区项目开展立项调研和论证。主动开展招商洽谈,力争引进一批品牌好、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打造产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中医药产业集群。支持我市医药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合作,进一步深化国际医药合作,扩大科技交流,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渠道,推动我市中医药产品逐步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