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成立于2016年1月11日的许昌科技大市场,是我市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建设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科技创新已成为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劲引擎,为许昌转型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为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本报开辟《转型升级 科技引领》专栏,全面宣传报道我市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特色亮点、经验做法,反映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为全市科技工作鼓与呼。
“开业运营两年来,我们围绕企业和‘创客’需求,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当好创新创业的‘红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近日,许昌科技大市场负责人朱二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许昌科技大市场相继被省科技厅、省工信委分别授予“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2017年度河南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库入库机构”荣誉称号;委托其运营的许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3D众创空间分别拿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众创空间”牌子。
成立于2016年1月11日的许昌科技大市场,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科技企业孵化园,是我市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建设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其1800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大厅,入驻各类科技服务机构20余家;设有近300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服务设施,可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和技术咨询、人才和技术引进、科技文献信息查询、科研仪器设施共享、企业孵化、科技金融以及专利申请、工商注册、财会法政事务代理等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仕民告诉记者,成立许昌科技大市场的目的就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打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加速器、中小企业成长的助推器和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聚变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市委书记武国定、市长胡五岳多次调研指导,对许昌科技大市场工作给予肯定和认可;国家有关部委、省内兄弟城市也多次来许昌科技大市场参观考察。”张仕民说,“唱好服务大戏,许昌科技大市场已经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一大亮点。”
精准服务,产学研合作成效显着。我市积极邀请中科院、浙江大学、郑州大学等单位专家到我市企业实地考察调研,把脉企业技术需求,提出解决方案,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去年,我市49家企业与中科院18个院所(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26个项目落地转化。浙江大学河南技术转移中心许昌中心与襄城县就建设硅材料产业园进行了对接,即将签订合作协议;与禹州市就建设中医药培训学院和呼叫中心等事宜进行了对接,正准备签订合作协议。郑州大学许昌研究院已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入驻郑大科研团队7个,签订政产学研合作项目11个。
“引进来”的同时,许昌科技大市场也非常重视“走出去”。朱二春告诉记者,他们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国内科技工作先进地市参观学习,提升服务本领;经常组织企业特别是自身孵化的企业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开阔视野,收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良好效果。
加强对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大。许昌科技大市场与厦门“科易网”成为合作伙伴,在其促成下,我市22家企业通过网上技术交易平台与外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技术交易合同33份,合同金额2455.015万元;围绕太阳能产业发展,许昌科技大市场成功举办了在线产学研对接活动,共征集科技成果60项,邀请5所高校、研究机构的5位专家参与在线对接,达成合作意向3项。
值得一提的是,许昌科技大市场联合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3D众创空间共同发起成立“许昌菁英汇”,旨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提供创新创业辅导、人才技术引进、产品及模式打造、市场及资本对接等精准式、专业化服务。
拓展平台,军民融合科技公共服务有效开展。去年,我市与济南山东军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建设许昌市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打开“军转民”和“民参军”的有关通道,更好地服务我市企业发展壮大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许昌市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此外,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工作初见成效。我市针对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专门出台了共享补助管理政策。41家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拥有大型仪器设施的单位在许昌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注册登记;21家单位的235台仪器设施在平台开放共享,总价值超过8460万元;申请共享补助金额150多万元。
勇立潮头唱大风。朱二春表示,下一步,许昌科技大市场将积极探索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创新之路,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平台、科技资源统筹转化中心和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基地,为加快建设“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许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