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服务

        企业唱主角,打造对德合作“桥头堡”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8-03-06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摘要: 森源集团、金汇集团、大森机电公司……我市共组织4次赴德招商活动,累计赴德企业达55家,在这个世界智能制造最发达的国度,观摩学习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发展理念和生产技术,探讨用德国工业4.0的发展成果“武装”许昌企业、提升工业水平的可行路径。


        对德合作,转型发展,使我市企业生产越来越智能化。


        核心提示


        一次次制造业前沿科技的交流“碰撞”,发生在万里之外的德国,激荡在许昌企业家的头脑里。


        森源集团、金汇集团、大森机电公司……我市共组织4次赴德招商活动,累计赴德企业达55家,在这个世界智能制造最发达的国度,观摩学习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发展理念和生产技术,探讨用德国工业4.0的发展成果“武装”许昌企业、提升工业水平的可行路径。


        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舒勒茨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贝德鲁斯浇铸厂……先后有20余家德国企业16批次到许昌考察和对接,寻找多种形式的合作可能性,进一步拓展了“一带一路”上中德合作新空间。


        不做“井底蛙”,走出去“开眼看世界”


        “树立勇于‘走出去’的壮志,不做‘井底之蛙’,不能夜郎自大。要做展翅高飞的‘雄鹰’,做‘开眼看世界’的明白人,着力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对外开放,许昌企业家有这样的雄心。作为河南省的制造业强市,许昌工业占GDP的比重近60%。在“持续求进、拉高标杆、走在前列”的要求下,我市企业家向德国等世界制造业强国学习,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建设更高水准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位于德国柏林的弗劳恩霍夫研究院,让许昌市经贸代表团成员赵晓东印象深刻。该研究院在德国乃至欧洲就相当于中科院,由政府组织成立,目前85%的经费来自企业,15%的经费来自政府,旗下包括67个研究所及独立研究单位。在这里,一种轻型材料可以集成个人身份、病历等信息做在衣服上;一种直径1毫米的“小米粒般”摄像头,可以作为一次性材料被“喝”进病人肚子里,替代胃镜等设备……


        在设备技术和应用转化研究所,身为柏林大学教授的研究所部门负责人柯尔不仅领着大家参观了机器臂、激光喷涂等设备,而且介绍了世界4次工业革命进程、德国工业4.0与制造业发展现状等内容。许昌的企业家认真聆听,不时拿笔记录,或对课件拍照。


        更多的收获还在继续:位于不来梅市的贝德鲁斯浇铸厂能利用不锈钢渣生产出汽车刹车盘,供宝马、大众、奥迪等汽车使用;德国徕茨公司创造了莱卡品牌,被誉为“相机王国里的劳斯莱斯”……


        魏都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楚文选表达了许多企业家共同的感受:“赴德国考察让人感触很深。‘一带一路’中德经济对话会上的观点交流,在企业和研究院参观考察,不仅让人开了眼界,而且惊叹于德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规范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下一步,他们将在“融合”和“提升”上下功夫,推动集聚区内企业将“走出去”与世界经济发展方向融合,将“拿过来”与研发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将本土企业之间的供应链融合,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的紧迫感,提升管理水平,拓展开放发展模式,推动魏都区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次次德国之行,激发开放发展意愿


        中德合作,许昌市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先后4次组织高规格、大规模的经贸代表团赴德国考察交流。


        2015年11月,许昌市经贸代表团随中国经济联络中心访德代表团对德国黑森州进行访问招商。2016年1月,德国国防部前部长、社会民主党前主席、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股份公司董事长鲁道夫·沙尔平来许昌考察,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一系列活动,许昌与德国的合作一步步深化开展,中德再生金属生态城等一批中德合作项目相继落地。许昌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中跃上了新平台、迈上了新台阶。


        在2017年7月10日的“一带一路”中德经济对话会上,许昌经贸代表团向德国与会官员和企业家推介了许昌,展示了借助德国工业4.0成果进一步推动许昌转型发展的信心、决心,真诚地期待“德国制造”与“中国制造”进一步合作,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许继配电公司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可靠性和微集成研究所,金汇集团与德国马林钢铁公司,首瑞科技公司与德国威克公司,森尼瑞公司与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金阳公司与德国奥托容克公司,宝润达公司与德国艾拉集装箱房屋公司,大盛微电公司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可靠性和微集成研究所,华洋发动机公司与德国艾森瑙尔加热元件制造有限公司……他们介绍自身的优势领域,倾听对方的发展构想,寻找潜在的合作共赢契机。


        “在德期间行程紧张、时间宝贵,与德国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对话的机会更是难能可贵。我们得抓紧时间、抓住机会,与德国企业家加强沟通、加深了解、深入对接,探讨用德国的科技研究和工业发展成果推动我们的企业发展的更多可能。”禹州第一电缆铜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向阳说。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全省对德合作的“桥头堡”


        赴德国考察,许多许昌企业家带着明确的合作意向和目标。


        在位于斯图加特的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总部,该中心总裁格赫鲁介绍,作为一家全球化机构,他们致力于提升科技领域核心竞争力,坚持市场化运作,现有科技咨询服务、科技研发、企业研究分析、职业再教育等4个核心服务领域,在科技转型方面瞄准前瞻性科研项目和大学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两个方向。目前,该中心及下游机构共拥有800多名教授以及1000多家客户资源。


        河南森尼瑞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明就是奔着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来的。该公司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导产品有仪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等。胡明说,近年来,他们公司致力于传统制造企业向技术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在与格赫鲁会谈期间,胡明代表公司正式提出了双方合作成立“史太白国际技术转移(许昌)中心”的邀请,希望为河南省和中国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定制开发和技术服务。“与以往某种产品或某项技术合作的模式不同,我们提出的是技术转移商业模式。鉴于德方一贯严谨的作风,合作过程会比较艰苦和漫长,但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沙尔平咨询公司的强力推进,我们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胡明说。


        “我们非常重视与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会谈与合作。如果‘史太白国际技术转移(许昌)中心’的提议成功,将对我们引进和培育中德合作企业、打造中德产业园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许昌乃至中国中西部地区企业带来更高水准的‘智力’支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招商局局长薛亚杰认为。


        舒勒茨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是业界领先的自动化系统开发者,在特殊机械和机器人领域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总部在德国斯菲贝克。在考察了位于不来梅市的舒勒茨公司智能制造自动化工厂后,河南万里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良奇感叹:“此次赴德国考察受益匪浅,感受到了德国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产品质量还是技术先进程度,都在全球拥有独特的优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张良奇表示,他们准备引进其机器人生产线,对德通振动设备进行自动化组装,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河南华洋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洋表示,他们准备让舒勒茨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制订智能生产线设计方案,与国内两家公司制订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致力于打造一流智能车间。


        一次次德国之行,激发的是许昌企业家日益强烈的开放发展意愿。一个个合作项目的达成,见证的是中德合作与日俱增的可喜成果。相信在对外合作发展的强力推进下,许昌“智造”将开启更值得期待的发展新征程,打造全省对德合作的“桥头堡”。


        新闻连连看


        我市鼓励企业“走出去”


        我市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了10亿元的“走出去”产业引导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从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许昌企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开展跨国并购,深化国际合作。按照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许昌对外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20%以上,对外贸易、对外工程承包等工作实现重大突破。